中心的建设目标及思路

作者:办公室录入时间:2015-01-27浏览:694

    2015年- 2020年为基地发展阶段,在五年时间内推动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朝向省内研究水平一流、特色鲜明的重点研究基地发展。总体建设目标和思路如下: 
   1. 将“中心”建设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教育、社会、经济等领域科学研究基地。 紧紧扣住现实问题,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科研团队,开展深入研究,产出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使某些领域的研究走向全省领先水平。为此设想:一是抓住现实问题,注重应用研究。即把握大别山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开展理论探讨,着重应用研究。即应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科学理念,指导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教育、社会与经济改革与发展。从 2015年到 2020年,本中心将结合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实际,放眼全省,确立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党建、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4 个研究室。

   2. 将“中心”建设成为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教育、社会与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 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形成 10 个联合研究基地,使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实践成为人才培养、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既产出科研成果,又产出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为此设想:一是通过团队科研项目和群体性科研,锻炼和造就基地学术带头人;二是通过项目招标资助研究学者和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学术骨干;三是通过联合研究基地建设,与各市县党校、党史办教师和学者、专家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指导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促进专家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3. 将“中心”建设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基地。 把握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洞察社会变革的矛盾,组织 3-4 名研究骨干,开展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为其社会改革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为此设想:一是根据社会和教育变革实际,开展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 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体系的 教育、旅游开发、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宏观问题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中的微观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例如,为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老区新农村基层党员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

   4. 将“中心”建设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情报基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建成“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信息数据库”、“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研究资料库”、“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资料库”、“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研究网”。为此设想:一是通过争取省、市、县(市)统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采集、购置“统计年鉴”,建立“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信息数据库”;二是通过向外购置和自我积累研究资料,建立“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研究资料库”和“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资料室”;三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设“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研究网”。

   5. 将“中心”建设成为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验场所。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开展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实验,采用“项目招标”方式,通过项目资助和成果资助(定额、差额、补偿资助)机制,实行“专职和兼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开放的科研管理体制,争取每年有 10 个以上富有价值的项目立项并能按时结题。

   为了完成省立项建设任务,从 2015年到 2020年,本中心具体目标如下:

   1. 方向凝炼: 结合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实际,放眼全省,确立 4 个研究方向。

   2. 研究队伍: 引进 3 名具有一定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的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在已有的基础上组成稳定的科研组织。

   3. 联合科研基地 :以黄冈为中心,联合大别山各级教育机构、组织和企业,建立覆盖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的、涉及教师培训、党轴培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品牌产业成果推广、红色教育资源传输等方面的 10 个联合研究基地。

   4. 科研成果: 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25 篇,出版专著 5 部。力争申报成功省部级课题 3 项。每年定期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 4 份。

   5. 科研经费: 筹措科研经费和基地建设费 50—100 万元。

   6. 基础设施建设 :购买价值 20万元左右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电子资料;建立具有现代化设备的科研室;建立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资料库、电子数据库和网站;建立学术活动室或学术报告厅。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