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大别山精神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作者:录入时间:2021-04-16浏览:295


4月15日,《中国教育报》06版“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专栏以《大别山精神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题刊载校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王立兵的理论文章,文章从“缘起:革命火种可以燎原”“凝结:精神引领奋勇前进”“弘扬:大别山精神放光芒”等三个方面对大别山精神作了系统阐释,并重点解读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文章强调,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领悟坚持“四个自信”的历史依据,彰显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传承”的底色。

专栏同时还配发了中心副主任夏慧的党史故事文章《刘邓大军铁的纪律》和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艳军介绍我校弘扬大别山精神实践做法的文章《黄冈师范学院:红色基因代代传》。

 

原文如下:

大别山精神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王立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画作)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地区光辉革命历史,2016年4月到安徽考察时,第一站就前往位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市金寨县,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别山是著名的革命之山,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许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血与火的淬炼中,大别山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建党基地、重要的武装革命策源地、重要的人民军队发源地、重要的治党治国人才培育地以及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转折地。

缘起:革命火种可以燎原

从五四时期以董必武、陈潭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在大别山播下革命火种、创建党的组织,到将此地区发展为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从党在大别山发动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创建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等主力红军,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苏区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数次“围剿”“会剿”“清剿”英勇斗争,到红四方面军、红25军先后长征,红28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从党在大别山地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主动配合与支持国民党爱国军队在长江北岸和大别山北的抗日正面战场,到建立大别山抗日人民武装,领导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英勇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开创鄂豫边抗日根据地;从李先念、王树声等领导中原突围,拉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解放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从大别山各党委领导全区军民支援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到大别山全境解放,党集中力量剿灭残余土匪,迎接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在大别山始终坚定为党为民的选择,践行一心为民的核心追求、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敢于担当的鲜明品格、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创下“28年红旗始终不倒、22年武装斗争始终不断”的革命奇迹,铸就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凝结:精神引领奋勇前进

坚守初心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初心是革命事业开端的承诺,革命者对初心的坚守表现为面对各种艰难困苦都能恪守与坚持最初的信念。大别山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这要从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说起。1919年1月,董必武在上海认识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后,开始从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马克思主义。他说:“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里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5月18日,董必武和张国恩在《救国时报》上发表通电:“北代表犹袒庇卖国贼党,不肯容纳,是岂国民希望和平之初心所及料。”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初心”这一说法的。此时,董必武和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者已认定,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革命的道路,要进行阶级革命,必须先唤醒和组织群众。不久,董必武回到武汉,开始了全新的革命事业。他与陈潭秋等人着手筹建武汉共产主义组织,创办武汉中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大别山地区培养革命人才,帮助大别山地区创建党群组织,推动农民运动发展,将革命的初心种下。董老一生为革命奔走,九十高龄时还言:“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创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共产主义道路,这就是大别山革命者的初心。革命的火种被点燃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地区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献出了生命。这些英雄儿女为什么前仆后继,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冒巨大风险甚至舍弃生命?因为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的苦难和民族的苦难。以前,广大农民无权、无地、无粮,要改变这一切,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只有走共产主义道路。这是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的根本缘由,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融入大别山精神。

勇担使命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特征。勇担使命是革命初心到具体落实的逻辑过程和实践过程。革命不是儿戏,走共产主义道路,推翻几千年来不平等的社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责任、有担当、有胸怀、有勇气的大别山儿女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担当使命敢于牺牲。从马列思潮在中国涌动到中国共产党创建,大别山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从城市中心转向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大别山地区爆发三大武装起义,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各苏区向陕甘苏区战略转移时期,大别山走出三支红军部队,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时期,大别山三大事件(中原突围、千里跃进、渡江战役)分别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全面胜利的序幕。这是大别山儿女勇担使命的真实写照!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勇于担当、浴血奋战的历史。

紧跟党走是大别山精神的可贵品质。大别山革命烽火始终不息,与大别山军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有关。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大别山军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等同志率领西路军余部翻越祁连山,穿越戈壁滩,千辛万苦回到延安,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娃娃军”红25军中,许多战士的个头还没有他们背的长枪高,接到党的“北上抗日”指令,他们日夜跋涉,转战近万里,成为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红28军在与党中央和鄂豫皖省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三年游击战。这些,都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典范。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每一阶段,都离不开大别山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党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到老百姓救护伤员、传递情报,从党组织民众为军队缝制军装、保证军粮供应,到老百姓倾力支持红军,党民、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事例大量涌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干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好儿郎送他上战场”,就是大别山人民对党忠诚、紧跟党走的朴实表达。

不胜不休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特质。“不胜不休”充分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彻底性。董必武培养大别山革命骨干时,教导他们要“朴诚勇毅干革命”。黄麻起义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领导人开辟大别山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柴山保时,盟誓革命要“不胜不休”。后来红四方面军把“不胜不休”写入十六字训词。大别山军民面对不同时期的艰难险阻、内外威胁、挫折失误,始终没有放弃、没有投降,真正做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奋斗,打出我们的一条大路,直到打出我们的江山。”这是黄麻起义领导人潘忠汝在大别山革命初期发出的庄严号召。大别山军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用顽强的斗志实践着烈士的遗愿。1932年10月,红军主力转移后,大别山军民经受了更加严峻的斗争考验。敌人以15个师另两个旅30余万人的兵力,疯狂进行“清剿”,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但大别山人民压不垮、打不败,他们喊道:“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

弘扬:大别山精神放光芒

弘扬大别山精神,是传承赓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力量之源和理想之基的必然要求。大别山精神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是党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反映。大别山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载体,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体现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注解,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赓续党的优良传统。

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精神鼓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信心之源。精神是前进发展路上的动力和支柱。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精神优势,也是党自身的政治优势。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熔铸了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更能唤起民族的精神认同,激发民族的凝聚力。今天,中华民族跨入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条道路会面临各种挑战。只有把大别山精神等一系列党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凝聚社会的强大动力,才能增强党化解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和自信,中华民族才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党史学习教育举旗帜、传能量,培育爱党爱国情怀,坚定信念、信心、信任。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坚定来时的初心,汲取前行的力量,增强奋进的信心,激发创新的勇气。今天,学习大别山精神,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和品质,领悟坚持“四个自信”的历史依据,从而深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爱党爱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彰显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传承”的底色。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邓大军铁的纪律

夏慧

大别山地区是老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和新四军第五师都先后在这里建立过根据地。但由于每次红军转移和撤走后,国民党反动派都卷土重来,对根据地人民实行残酷的清算,不少老百姓都被国民党杀怕了。因此,刘邓大军刚到大别山时,老百姓一见就跑,有时甚至是整村整村往山里跑。部队行军打仗时,别说找老百姓做支前工作,就连找个带路的人都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党的群众工作极难进行。为了树立良好形象,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能在大别山站住脚,刘邓首长亲自给部队“约法三章”: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

1947年10月13日,部队到达黄冈总路咀镇时,镇上的老乡早已跑光了,空荡荡的镇子里店铺都关了门。突然,刘邓首长看到一名解放军用步枪挑着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腋下还夹着几张纸,从一家空着的店铺走出来。邓小平立即派人调查。原来违纪者是野战军总部警卫团第三连副连长赵桂良。他到镇上买东西,见店里没人收钱,就顺手拿了花布、粉条、白纸和毛笔。但是赵桂良没有一样东西是拿给自己的,花布是拿给连里最小的战士做棉衣,拿纸和笔是给连里出板报,粉条是拿给首长改善生活的。邓小平听后长叹一声:“可惜啊,我们有过规定,抢劫民财者要枪毙!问题既然已经发生了,只好从我们身边开刀了。”他让张立轩通知部队召开公判大会,还派一部分同志上山动员群众参加公判大会。刘伯承知道,赵桂良是一个战功卓著很有人情味的副连长,懂得关心战士,还常替他们站岗,打起仗来特别勇敢,他痛苦地嘱咐保卫科科长:“你对他讲,对他的处决,我和邓政委都很沉痛。我刘伯承希望他能理解,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如果我们的纪律搞不好,老百姓为什么不可以跟别人走呢?”

审判大会上,参谋长李达宣读了对赵桂良的处决命令,他沉痛的语气让会场气氛更加沉重。下山赶来的群众中很多人都哭了,店铺老板和一位老妈妈含着泪到台上求情。面对群众的一再哀求,邓小平说:“事情虽小,但军纪如山!一个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军的纪律更应该是铁是钢,而不能是豆腐渣,不能够一碰就碎!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他看向老搭档刘伯承,只见刘伯承点点头,潸然泪下。公判场上的枪声响了,邓小平忍住泪水说:“如果赵桂良同志的死能够唤起十万大军的斗志,有利于我们建立起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那么他会安息的。还要通知地方政府,厚待和照顾他的家庭。赵桂良同志犯了错误,我们没有教育好,对不起生他养他盼望他的老妈妈……”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黄冈师范学院:红色基因代代传

余艳军

《大别山红色薪传》剧照 黄冈师范学院 供图

弘扬大别山精神,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大别山,知晓大别山红色文化。黄冈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四史”教育,着力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教育,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坛,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大别山精神。

弘扬大别山精神,需要唤起师生对红色文化的敬意与礼赞。为实现这一目标,黄冈师范学院全方位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育人的重要载体。目前,学校已建成一个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展示馆,集中展现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数百位将帅的丰功伟绩。同时,有效利用大别山区红色遗址遗迹资源,定期组织师生到陈潭秋故居、林育南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开展体验学习,不断增强师生对大别山光辉革命历史的认同感。

弘扬大别山精神,要使大别山红色资源活起来,成为校园文化育人的鲜活底色。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着力打造校园红色文化艺术精品。比如,以大别山革命史为主线,组织师生自编自演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大别山红色薪传》和大型校园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并将其作为新生入校的第一堂思政课,让一批又一批学生在一场又一场演出中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真正让红色基因传承接地气、活起来。参与演出的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他们表示,每一次演出都能体会到大别山革命先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甘于牺牲的精神,这是永恒的感动,催人奋进。

弘扬大别山精神,说到底就是要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学校组建了一批红色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走进大别山区,走进社区与福利院,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弱势群体,倡导文明新风。从实践活动中归来的学生变得更加坚毅成熟,他们说,通过在大别山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接受了思想洗礼,锤炼了品格意志,红色基因已经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原文链接(电子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4/15/content_593087.htm?div=-1

原文链接(客户端):http://newapp.jyb.cn/app_pub/zhuanti/zggcdbnzzzhjspx/index.html?docId=21931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