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年—2019年)

作者:录入时间:2014-12-31浏览:56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十”发展规划20152019年)

 

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下文简称:中心)是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52019年为中心发展积蓄力量的关键阶段。在这5年时间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战略指针,按照《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努力加强中心内涵建设,力争在科学研究、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引领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新时代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持续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五年期间,中心的规划如下:

一.目标定位

中心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根据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坚持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立足大别山及周边地区独具特色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整合鄂豫皖三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党史研究部门的研究力量,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同创新发展的重点研究基地体系,力争成为国内研究水平一流、特色鲜明、群团战术和学科矩阵双轮驱动的国家级红色文化研究协同创新平台作为最高目标指向。

1)在科学研究方面,力争成为全国红色文化研究的高地。中心将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紧密围绕调整后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应用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党建理论研究、大别山精神研究四个研究方向深耕细作,在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中,将重点开展大别山精神、红色文化育人与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大别山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内在关联机理、大别山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方式创新以及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收集、考证、整理与研究等研究,突出研究质量,争取出版高水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3-5项,使中心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2)在咨政方面,力争成为政府部门决策咨询的智库。中心将深入挖掘和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进一步扩大与地方政府、党史和文化部门的合作与联系,把握国家和社会重要需求,提高参与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为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综合利用等建言献策,每年形成对策性的咨询报告和规划3-4份。

3)在舆论引导方面,力争成为全国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引领者。中心将进一步研究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理论,为红色文化育人增添助力。

4)在人才培养方面,力争成为全红色文化科研人才培养的基地。作为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政法学院、克思主义学院将以红色文化育人为特色,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理念,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教育质量为目标,学院坚持“明道明德、真知真行”的院训,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表达、写作、思辨、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系着力打造“宽口径、厚基础、广知识、重实用”的课程体系大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之旅”、“重温历史”等一系列校内外精品学生文化活动制订嵌入红色元素的实践育人规划,建立嵌入红色元素的实践育人基地,构建嵌入红色元素的实践育人体系,用红色拓展立德树人之道。同时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重大任务来抓

5)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心将继续扩充图书资料数量和种类,着手打造《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丛书》以及《大别山革命历史资料汇编》两套系列成果,滚动推进《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文献典藏数据库》和《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   

二、重大任务

1)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中心将在巩固已有研究特色的基础上,瞄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紧紧抓住大别山精神这个核心主题,突出“重要建党基地”的特色。1、大别山精神主要研究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历次大转折中的重大历史贡献以及从中展现出来内涵精要2、红色文化育人与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主要研究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机理,实现红色文化基因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度融合,做强做大做优“红色薪传”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进一步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实现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3、大别山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立足现有活性资源的抢救与保护;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发生规律、形成机制及发展模式等;多种红色文化元素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开发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及其应用开发,尤其是研究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研究与政策建议等等。4、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通过文化生态学、文化发生学、符号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红色区域发生深层影响的文化生态条件、组织分布、 时空迁移、结构功能和社会效应进行全面透析,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 展的规律及其趋势;采用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国际共运 史等学科的更广视域下,解读大别山各种红色文化元素所映射出的马克思 主义先进文化信息,探讨大别山红色革命人物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运用 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等等;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 发展关系,追溯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域早期传播的历史轨痕,探讨马克 思主义在鄂东地区早期传播的路径、特点及主要内容等问题;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衔接、方法创新、形式活化、功效 提升等一系列问题。预计通过上述研究,出版3部专著,2部历史文献资料汇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力争在5年建设期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成功立项2-3项,省部级项目成功立项4-5项,并实现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招标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高级别项目立项方面零的突破从而提高中心在革命史、革命精神以及文化资源方面研究的知名度。

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心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育工作,着力为组建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先期准备,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本科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党性素养,传承红色基因,使中心成为大别山精神传承基地、红色文化研究基地

3)提高咨政服务能力。把握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洞察社会变革的矛盾,组织3-4名研究骨干,开展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为大别山区域社会改革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根据社会和教育变革实际,开展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旅游开发、企业发展等方面 的宏观问题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中的微观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例如,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老区新农村基层党员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

4)与学科建设紧密联合十三五”期间,中心助推学院学科建设立足点,从学术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学科成员跨国学术交流、工作条件等诸方面进行建设,力争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升格为省级重点学科,楚天学者设岗学科人选得到落实;探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应当积极“嵌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大格局中模式,以学科发展为战略依托,双向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双强双兴”格局

5)加强学术交流。“中心”将根据科研方向和需要,选择有学缘关系、相近学术优势的重点师范院校,争取每年有20次以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通过学术活动、访学、 进修培训、聘请学术委员、参与申报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学术讲座、邀请项 目顾问、成果项目评审等方式,同知名学者和国家研究基地建立稳定的学术联 系和学缘关系,争取他们的指导、帮助和参与,借助“名脑”、“外脑”机制, 提升“中心”的科研层次、成果档次、学术实力和特色优势。积极加强与教育部下属的8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及全国各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学习交流与合作

6)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中心将大力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史部门、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的深度交流,以项目的形式实行实质性合作,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职能。通过承担实际工作部门的应用研究课题,聘请实际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职研究员或吸收其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派遣基地学术骨干作为实际工作部门顾问等多种形式,面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各界开展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宣传普及党史知识、传播红色文化,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参与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从而使中心成为大别山精神传承基地、不忘初心寻访基地、党性教育锻炼基地、红色文化研究基地。

三、发展规划

1.将“中心”建设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教育、社会、经济 等领域科学研究基地。

组织科研团队,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开展深入研究,产出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使某些领域的研究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为此设想:一是抓住现实问题,突出研究重点。即把握大别山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开展理论探讨,注重应用研究。即应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科学理念,指导大别山红色文区域教育、社会和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2.将“中心”建设成为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教育、社会与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使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促进人才培养、成长和发展的实践过程,既产出科成果,又产出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一是通过团队科研项目和群体性科研,锻炼和造就基地学术带头人;二是通过项目招标资助研究学者和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学术骨干;三是通过联合研究基地建设,与各市县党校、党史办教师和学者、专家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指导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促进专家型学者和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3.将“中心”建设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基地。

把握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洞察社会变革的矛盾,组织3-4名研究骨干,开展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为大别山区域社会改革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具体来说一是根据社会和教育变革实际,开展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旅游开发、企业发展等方面 的宏观问题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区域社会发展中的微观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5.将“中心”建设成为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验场所。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开展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实验,采用“项目招标”方式,通过项目资助和成果资助(定额、差额、补偿资助)机制,实行“专职和兼职”、“固定与流 动”相结合的开放的科研管理体制,争取每年有10个以上富有价值的项目立项并能按时结题。

四、体制机制改革

规范、激活中心的创新活力,实现中心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规划中心将在管理体制、资源分配、人员管理、评价制度、协同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措施。

1)在管理制度方面。进一步明确中心是学校直属、独立设置、与其它学院平行的科研实体机构。中心实行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下的自主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研究人员实行聘任制,进一步完善驻所研究制度和学术休假制度,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的作用,健全学术委员会的职能。

2)在资源分配方面。在经费投入、职称评定、收入分配、科研编制、成果奖励、题申报、学术出版等等,进一步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保证中心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并按照有关财务制度严格管理,分门别类单独建帐,对经费使用不当者,采取减少拨款、停止拨款、限期整顿等必要的整改措施。

3)在人员管理方面,本着“一流”和“唯一”的标准,实行固定与流动编制相结合,扩大流动编制、兼职教师和非长期聘用的比例,对特殊人才与特别优秀的人才采用柔性引进方法,探索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和“带(给)课题进基地,完成课题后出基地”的运行机制。实行主任负责制、聘任合同制、驻所研究制、学术休假制、开放式学术委员会制,以及聘任人员跨单位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对外开放、公平竞争、有效监督的良性运行机制。

4)在评价制度方面,为切实做到科研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中心将形成“鼓励创新、注重质量、强调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学术评价机制,综合考评成果的质量高低和贡献大小。在评价标准上,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特点,按照基础理论类、咨询应用类和实践创作类不同成果类型,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在评价导向上,改变以往单纯以项目、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采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水平三个维度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注重原始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贡献率的角度来评价科学研究。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201412月30


上一篇:下一篇: